国家发文,释放医疗设备需求重大信号

  • 2024-05-12 09:30:10

 

两阶段目标确定,庞大的增量市场已浮出水面。

 

01
二级以上医院独立设科
优先支持重症医学设备配置
 
5月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涉及大批医疗器械的配置与升级。

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包括综合ICU床位和专科ICU床位,下同)达到15张/10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0张/10万人,相关医疗机构综合ICU床医比达到1:0.8,床护比达到1:3。
到2027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8张/10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2张/10万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资源有效扩容,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专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具体要点如下:

  • 二级以上医院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包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二级以上传染病、儿童专科医院应当建设重症监护病房,按标准新增一批重症医学科床位,满足大规模紧急救治需求。

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专科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并申请增加诊疗科目。医疗机构内各专科ICU床位,配备满足综合重症救治需要的监护与治疗设备,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可迅速投入重症患者救治。
  • 储备一批可转换ICU床位
到2025年末,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传染病和儿童专科医院综合ICU床位占比、专科ICU床位占比和可转换ICU床位占比分别不低于4%、2%、4%;到2027年末,上述指标分别不低于4.5%、2.5%、4.5%
到2025年末,二级综合医院、传染病和儿童专科医院综合ICU床位占比、专科ICU床位占比和可转换ICU床位占比分别不低于2%、1%、2%;到2027年末,上述指标分别不低于2.4%、1.2%、2.4%
  • 支持专科建设

     

国家、省、市(县)层面分别支持一定数量重症医学相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引导医疗机构将重症医学作为提升临床专科能力的重要支撑,在床位、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提升对呼吸、循环等重要系统功能监测和生命支持治疗能力。
 
  • 完善重症医学科服务模式
鼓励重症医学科创新多学科诊疗模式,吸纳感染、中医、康复、药学、营养等团队参与,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和查房制度。加快推进“互联网+”、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服务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近期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远程诊疗也被列为医疗领域四大更新重点之一,预计将与重症医学建设形成合力,加速相关医疗器械的放量升级。
02
促进资源扩容下沉
配备呼吸机、ECMO、监护仪等设备
 
 
基于病情变化的复杂性,重症医学对于医疗服务可及性的要求相对更高,《意见》围绕完善重症医学医疗服务网络公布了三项具体任务:
  • 设置并加强“双中心”建设
结合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工作,通过托管、合作共建等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
到2025年末,力争每个省份至少有1家综合医院达到或接近国家重症区域医疗中心能力和水平。   
  • 配备呼吸机、ECMO、监护仪等设备

将重症医学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城市医疗集团等医联体建设,完善网格内医疗资源整合与协作机制。

以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牵头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急危重症识别、处置和转诊能力。强化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里要安排重症医学医护人员,并配备呼吸机、ECMO(体外膜肺氧合)、监护仪等设备以及必要的便携设备。    

  • 提升县域内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

推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千县工程”,深入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等,补齐县域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短板。

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增强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应急处置和规范转诊能力,全面提升县域内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能力。

到2025年末,力争每个县域至少1家医院重症医学科能力水平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推动一批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能力水平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水平。

03
基层重症设备缺口巨大
 

我国重症救治设备缺口依然庞大。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2年12月25日,在重症抢救设备方面,国内重症医学床位共配有血液透析单元16.7万个,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CRRT)2.14万台,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2600余台,有创呼吸机13.1万台,无创呼吸机15.7万台,监护仪109万台,高流量吸氧仪5.8万台。

国家卫健委《综合ICU设备配置参考标准》规定ICU病房设备配置需包括基础设备、呼吸治疗设备、其他治疗设备、监测设备、抢救设备、转运设备、消毒设备等。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统计,一张ICU床位建设成本在40 万~100万之间,按中位数70万测算,截至2023年,按照2025年目标我国ICU床位缺口对应市场空间约580~2380亿元。

其中基层医疗的重症设备缺口是最显而易见的。去年10月,财政部发布《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2023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第二批)预算的通知》,要求提升急诊急救能力。支持乡镇卫生院配备院前及院内急救设备,包括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肺复苏仪等。

伴随医疗新基建向基层的不断倾斜,基层设备需求得到更多企业重视。轻量化、简单化、便携化、智能化等是基层设备所需特点。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新一代医学影像装备,推进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模态融合、诊疗一体化发展。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分析,未来,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逐步推进,ECMO临床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广泛应用于患者由基层医院向区域医疗中心的转诊等场景,为危急患者提供生命支持,以便患者原发疾病能够在区域医疗中心得到有效治疗。随着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下沉,基层医院将配置ECMO设备并进行患者的救治,ECMO的应用场景未来将持续下沉至二级及其他三级医院。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启动,基层重症领域成为医疗设备更新的重点方向。

北京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实施方案》,包括社会资本举办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涉及的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

分级诊疗政策和新基建热潮的持续推动下,重症设备市场的扩容下沉已成必然。

 

来源 | 赛柏蓝器械 

撰文 | 乐清 秦酒

- END -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湖北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不对其准确性及观点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027-87839969,我们将立即处理,以保障各方权益。

 

 

栏目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