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通知,这类医疗器械密集配备

  • 2024-05-05 08:06:19

 

多地发布AED配置规划,“救命神器”密集上岗。

 

01
又一地明确
加强AED配置规划
近日,安徽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加强AED配置规划。根据辖区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人口数量及密度、辖区面积、公共场所数量及类别等因素,科学规划公共场所AED配置,原则上配置比例达到每10万人10台
优先在城市轨道交通、长途汽车、铁路列车、飞机以及交通场站,大型企事业机关单位、工厂车间、城市广场、养老机构、社区、体育和文化娱乐场所、大型商超、酒店、旅游景点、学校、幼儿园等人员流动量大、意外发生率高、环境相对封闭,或发生意外后短时间内无法获得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公共场所和警车、消防车等应急载具内配置AED,逐步推进配置工作。
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简称AED)是能够自动检测心率,并通过快速电击让心跳从异常回复到正常的急救工具。
在急救链条中,AED的及时介入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数据,我国有心血管病患者3.3亿,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54.4万例,平均每天有近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80%猝死发生在院前。
《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指出,研究表明,在1min内实施心肺复苏(CPR),3-5 min内进行AED除颤,可使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达到50%-70%。
国家层面,《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去年10月,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其中明确,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对配备的急救设备加强巡检。
此外,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明确规划配置及安装要求。
在各方合力下,国内AED配置迅速启动,急救链条正在进一步完善。
02
市场缺口仍较大
多地发文,AED配置潮来了
在政策指导下,近几年,各地纷纷出台举措,推动AED设备配置。其中,深圳、上海、杭州等地较早推进AED配置,目前已实现一定覆盖。
去年3月,广东深圳地方标准《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建设与管理规范》开始实施。截至2023年8月,深圳AED共达43397台,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截至去年5月,江苏南京累计投放3000余台AED,实现地铁站点全覆盖,江宁区预计2023年底达到每10万人128台AED的覆盖率。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AED配备超过5000台,并实现与120调度指挥系统信息联通。
据《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数据,截至2020年1月,上海市AED覆盖率为10.8台/10万人;截至2021年底,深圳市AED覆盖率为80台/10万人。
尽管部分地区积极推进AED配置和布局,不过整体来看,AED全国配置尚不均衡,且对比国际配置标准仍有差距,市场缺口较大。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仍在继续推进AED配置。
去年11月,浙江省发布《浙江省健康知识普及行2023-2025三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增加AED布设数量。按每万人1-2台的要求有序设置 AED。
广东省广州市去年对《广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规范(暂行)》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政务服务大厅、大型交通设施、娱乐休闲场所、大型商场、学校及养老服务机构AED配置数量标准。
湖北省十堰市去年印发《十堰市城乡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实施方案》,提出配置3200—6400台AED,分三年完成,主要配置在城乡公共场所300余处、村卫生室1856个、公办中学(含中专技校)215所、物业小区1000余家等。
江苏常熟将打造AED普及县域示范城市,努力实现主城区范围每10万人布点50台AED目标。
福建《“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提出,到2030年,全省公共场所每万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备率达到1-2台。
据《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此前数据,美国和日本平均每10万人拥有AED数量分别达到700台和276台。《专家共识》建议,各地区政府、卫生部门应当增加经济投入和财政预算,以“每10万人配置100-200台AED”为标准,统一制定所在地区AED投放数量标准。
据悉,截至2022年,我国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数量为每十万人15台左右,与发达国家每十万人配备200至300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AED设备配置之外,设备维护及教育宣传工作也在同步推进。未来几年,中国急救事业仍将快速发展,“救命神器”的普及有望惠及更多患者。

来源 | 赛柏蓝器械 

撰文 | 新月

- END -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湖北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不对其准确性及观点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027-87839969,我们将立即处理,以保障各方权益。

 

 

栏目

搜索